训练营招募开启|不断地拍

一部电影成形前,需要多少团队与精力注倾?

电影作为工业时代诞生的全新艺术形式,在协作中造梦,将现场的灵感注入内容。FIRST训练营以限定主题、团队拍摄的极限创作为契机,提供年轻创作者电影意识激荡的最大可能,在专业导师团队全流程指导下,审视创作灵感,共同完成叙事印记。

在属于创作的试炼场里,我们维护对于创作来说最质朴的热情与坚持;而在生态与产业的通路间,我们向外突破,以技术实现为立场,持续归复电影制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第15届FIRST训练营拍摄现场

「是团队作业,非一人潜行」

FIRST训练营自2021开设五大岗位招募,期待在导演视角外,来自制片、摄影、美术、录音的多维工种介入。以全流程协助簇发团队创造力,在交互灵感的共同航程中皆有收获。

在2021年的十五届训练营现场,我们得以看见面对相同目标,不同岗位的创作者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通力携手:为完善内容,《如斯》团队在每日工作后坚持共同审片,以确保拍摄素材完整;为让镜头得以在喷泉泉眼中穿行,《太阳雨事件》全体团队为摄影师朱怡遥研究“防水外甲”;为实现“扑面的蓝”,《来客》剧组成员集体化身粉刷匠,在开拍前完成理想现场。

15届训练营导师郑大圣认为:“不断地拍,不断地拍,创作伙伴之间也就会互相找到。”电影的产生自开端就不是“独狼行动”,当各身份以内容为经,以分工为纬,交织起一张创作之网,即是合力之勇。

第15届FIRST训练营拍摄现场

「伴随与传承」

7个小组,5大岗位,从全然陌生的团队到完成72小时极限创作,计划变动与突发困境是常态,摄影顾问曾剑发短信给“受挫”的学员:“别听我们说什么求稳,撒开了拍,拍坏也没关系”。导师郑大圣曾告诫自己:“不要把手伸得过长,要把具体的每一个判断都交给主创,尽量地给出建议”。

在问题迎面而来时,导师顾问团从不吝于将自己的智慧、经验与直觉倾洒而出,在创作推进的道路上同行向前。只有置身于这般瞬息万变而又无限丰富的语境,创作者亦能在此中释放潜能。

如同我们依然相信创作者的堂吉诃德精神,特定时境下的协同作战也愈能冲破限制的高墙。第十六届FIRST青年电影展训练营报名于今日开启,开放导演、制片、摄影、美术、录音五个岗位报名。我们期待在全产业链视角下提供专业技术和顾问支持,以专业为创作生态注力,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官网进行报名。

本届训练营以“时机”为题,当我们重回时间的源头,每一次对于分秒的不同组合,都令其拥有不同意义,我们期待创作者能够发挥影像特有的强大力量,通过对时机的描绘,突破所谓“必然”的窠臼,揭示出世界丰富的多义性,引导人们以更加多元的视野审视自己的生活。

设立至今,FIRST训练营已行进10个年头,历经137位学员,超过千人次的制作协力,致力培育一片电影教育实践的沃土,在代际变化的时序中,始终与创作者并立于浪潮之前。

贝拉·塔尔(Béla Tarr)在训练营现场指导学员

曾担任导师及教务长的贝拉·塔尔(Béla Tarr)曾以他青年时期的“社会电影”实践为准绳,要求学员再次审视作为灵感之源的生活,亦发出感叹“我非常欣赏中国这些年轻创作者的活力和决心,必须跟年轻人一起工作,他们才是电影的未来,相信电影,也相信我们的观众。”

下一个十年之序,西宁高地叙事的摄影笔等候书写之众。

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