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编工坊:文学的影像化叙事

在电影的进化历程中,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倚仗,文学一直推动着电影的艺术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文学帮助电影,摆脱了影像作为记录工具的尴尬处境。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感官美学的边界被无限拓宽,但并不代表文学在电影中没有解构、叙事和言说的价值。

作为两种不同的叙事介质,文学与影像两者都有各自无法企及的触角。当文学走向具象的影像化实现,并需要在有限的时长中完成叙事和表意,极易产生理念表达的困局与影像化呈现的偏差。文学改编并非易事,改编无异于二次探险。文学应该如何实现影像的介质转换,借助视听语言,逼近并升华文学,则是所有有意进行文学影像化尝试的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论坛主持人:

出版有《迷你》《意思意思》。

短篇小说集《激烈的展览后我们占领了城市:一种观看意见》即将由理想国出版。

btr丨作家、译者、当代艺术评论人

论坛嘉宾:

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述平出版个人首部短篇小说《晚报新闻》,获得长白山文艺奖。其担任电影编剧的作品《有话好好说》入围第54届威尼斯电影节;《赵先生》获得第51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鬼子来了》获第53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太阳照常升起》提名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让子弹飞》获得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一步之遥》入围第65届柏林电影节、第52届台北金马影展。 >

述平 | 作家、编剧

1968年出生于电影世家,1995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2000年以来,致力于低成本艺术电影的创作,兼及纪录片、戏曲和话剧。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历史,讲求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对历史的凝视反思。导演作品包括《王勃之死》《古玩》《留念》《廉吏于成龙》《天津闲人》等。2017其根据作家贾大山作品改编的电影《村戏》获得第54届台北金马影展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并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7年度评委会特别表彰。

郑大圣 | 导演

藏族人,中国作家、编剧、电影导演,执导过多部藏族题材的影片,先后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2005年凭借短片《静静的嘛呢石》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2015年凭借《塔洛》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赢得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及得到第52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三项提名。2018年凭借《撞死了一只羊》再度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并以编剧身份夺得该单元的最佳剧本奖。

万玛才旦 | 作家、编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