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论坛

流动的影像与技术的归途

07月25日
万达国际影城(海湖店)7厅
购票

技术的发展无疑在催生着不同艺术语言的探索。媒材的进化、空间的拓延、话语权的分散都从头至尾地影响着影像作者的创作路径和作品被观看评论的方式。蔡明亮和杨福东的创作脉络不尽相同,但二人的作品都不啻于某个具体的艺术流派或形式范畴。2017年,蔡明亮的VR作品《家在兰若寺》在威尼斯电影节完成首映,今年6月,杨福东在上海进行了自己的第一个美术馆新电影计划《明日早朝》。在形成其自身独特的美学和语言的同时,二人都为“电影在中国呈现出商业类型单调,作者表达同质”这一趋势提供了另外一种,哪怕是个例的“范式”或“可能”。

蔡明亮

蔡明亮在开始电影创作前的十几年时间内,一直从事戏剧、电视工作,直到1991年遇到李康生,完成了电影处女作《青少年哪咤》,先后提名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并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樱花铜奖。自那时起,蔡明亮从戏剧实验领域,一跃成为世界电影视野内的焦点人物。不过,其在戏剧中探讨的主题,还一直延续着。如果说《青少年哪咤》是蔡明亮积累、摩擦和碰撞出的火光,在《爱情万岁》后,则开创了惊艳的电影艺术风格,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无数。代表作有《河流》《洞》《你那边几点》《不散》《天边一朵云》《黑眼圈》《脸》《郊游》等等。

杨福东

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被誉为目前中国最成功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杨福东的作品精于运用长镜头场景与黑白摄影,用极简而碎片化的叙事来呈现社会现实与中国传统意象、现代电影文化之间的比照,进而探索广阔的历史、社会与政治主题。杨福东的第一部电影《陌生天堂》于2002年入选卡塞尔文献展,令其在国际艺术届声名鹊起。自2003年起,杨福东开始创作他最为重要的作品《竹林七贤》。2004年,他入选纽约古根海姆当代艺术奖,成为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华人艺术家。杨福东的电影及录像装置作品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里昂双年展、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等全球多家美术馆与艺术机构举行过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