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常识|纪录片实验室征案

即日起,第八期FIRST纪录片实验室征案开启,截止日期为5月20日。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FIRST官网查阅详细章程并报名。

什么是纪录片?我们为什么而纪录?又在为什么坚持如此?行至第八年,FIRST纪录片实验室尝试重新反问常识,回答这些最基本的问题。

虚构与非虚构之间那条细细的边界已经被讨论得太多,关于“真实”的定义也早已被历历述尽,纪录片的不可替代性我们已熟稔于心——它是“打造自然的锤子”,深刻介入社会议题,又如棱镜般折射社会心态和常识的流变。但在这个智能设备普及、互联网和算法无孔不入的时代,纪实影像生产一再下沉,扎实而有力的纪实创作却似凤毛麟角般稀缺,也依旧离观众非常遥远。

2023年FIRST纪录片实验室荣誉之夜现场

因此,我们渴望找到兼具艺术与公共价值的电影,寻求在真实记载和诗意抒发间达到精致平衡的作品。

为“纪录片”这个类型命名的英国导演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曾说,纪录片应当是“创造性地处理现实”;而在第76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影片《宇宙建筑师》(Architecton)的全球首映上,导演维克多·科萨科夫斯基也谈及:“纪录片不只是新闻(journalism),而是电影(cinema)。”这则感言重申了一个常被忽略的重要观点:纪实是一种美学风格,是一种与真实的关系,在真实之外,纪录片仍可以是纯粹的艺术创作,它围绕事实或非虚构素材开展再生产,令真实的意义得以放大、聚焦和传播。

2023年FIRST纪录片主题论坛现场

愿景璀璨,现实黯淡。去年,第七期FIRST纪录片实验室执委会委员徐玮超用“苔原”形容当下华语纪录电影创作生态,引发业内回声激荡。我们同样深知,坚冰无法融化坚冰,唯有坚持行进,方能抵抗肢体的麻木。作为FIRST影展制作培育板块中的重要构成,FIRST纪录片实验室始终以实际行动支持一线创作者,并担负公共教育的推进之责。

过去的7期中,纪录片实验室专项基金共扶持了17个纪录长片项目,其中《罗长姐》 《冰上时刻》《旷野歌声》《流浪归途》《生死一课》《石史诗》和《一座桃花洞》等作品已经制作完成并公映,在入围海内外各大电影节展的同时,获得了众多专业奖项的认可,而其他入选项目也分别处于不同后期制作阶段。纪录片实验室也设立奖金,专门授予获得FIRST 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奖项的作品,如《囚》《四个春天》《世外桃源》《棒!少年》《义乌闯客》等,以实际行动鼓励照亮当代现实的非虚构影像作品。自第十六届影展起,纪录片实验室也在影展期间特别设立“纪录片日”,以一系列的专题活动,致敬苦寒中不败的生机,也致敬在时代湍流里坚韧溯洄的纪录片人。

2023年FIRST纪录片返场谈现场

第八期纪录片实验室将继续开设发展中项目、粗剪项目、开放场景项目三个方向,并面向社会征集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不同体裁和介质的纪实与非虚构作品。

发展中项目
将优选 2-4 个拍摄中的纪录长片项目,为其供专项基金支持,同时开设纪录片叙事技巧、制作发行等课程。

粗剪项目
将优选2-5个已完成粗剪的纪录长片项目,为其提供剪辑顾问支持,并由资深剪辑师和行业专家针对粗剪提供反馈和建议,同时提供影片宣发指导,协助其快速走向市场。

开放场景项目
关注跨媒介的非虚构创作,寻找挑战艺术、现实和技术之间传统关系的新作品,优选1-3个制作中的互动艺术装置、现场表演、多媒体数字艺术项目,为其提供丰富的开发与策展资源支持。

本年度,「FIRST纪录片实验室·工作坊」将全面升级为全年运营的板块,面向入选发展中项目、粗剪项目的核心主创,有针对性地邀请杰出电影人和其他行业的智识领袖,采取导师制、公开谈、1v1指导帮扶等方式,策划并开展为期一年的多期培训课程。

工作坊的主题围绕纪录片创作中的四个方向展开,分别是艺术与实验(Art & Experiment),事实与行动(Fact & Act),科学与生态(Science & Ecology)以及融合形态(Hybrid)。每年,工坊将从四个方向中选择1-2个纵深研习。

01艺术与实验(Art & Experiment)
侧重纪录影像本体,或纯粹艺术向的纪录片创作,探索实验纪录影像的前沿创作。

02事实与行动(Fact & Act)
关注重要新闻与话题,探究、调查或追问某个具体社会事件,强调社会介入和行动主义。

03科学与生态(Science & Ecology)
关注科教与前沿科研成果,或关注生态环境、动植物保护。

04融合形态(Hybrid)
游走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探索不同形态、介质和体裁的纪录片创作,特别是纪录片与其他类型的融合。

所有真诚、意外、个体的表达都存在着公共意义,我们发现、传播、也保护珍贵的纪录影像。FIRST纪录片实验室期待和创作者一起,始终以纪录接续人文关怀与情感连接。

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