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培育论坛:短片是拍长片的必经之路吗?

短片对于创作者来说往往是影像创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训练手段。但在我们的节展、发行和商业价值的系统中,短片又往往处于尴尬和被忽略的境地。对于适配长片的工业系统来说,短片对于作者、产业和观众,有怎样的价值?

近几年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新生代导演往往凭借短片证明自己,从而在影展崭露头角,被名导发现,继而获得拍摄长片的机会。在理论学习到短片实践再到长片拍摄的过渡过程中,也存在常见的三种师承关系:传统电影院校教学体系内,通过系统的教学,以短片影像的创作进行培育;而电影节展则是目前国内电影行业内,少有的能够专业观看和系统展出短片的平台,亦成为作者在拥有长片掌控力和制片资源前,重要的亮相地与实验场;同样也有不少青年创作者,通过短片进入长片的工作系统,接受更为“师徒”式的训练与教育。

短片是每个导演的必经之路,但在一部短片中,如何得见导演的才华?短片的创作如何递进到长片创作?短片与长片在语言上的异同在何处?在此道路上,师承关系又在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有待他们解答。

论坛嘉宾:

刘露,导演、编剧,代表作《驴得水》《半个喜剧》。

魏书钧,导演,代表作《延边少年》《野马分鬃》。

文牧野,导演,代表作《我不是药神》《BATTLE》《安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