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放映开启丨砸碎那个“生态瓶”
第十九届FIRST产业放映即日起开启征片,至5月20日截止,请登录FIRST官网查看相关信息并报名!
所谓“生态瓶”,是一种放在瓶子内的微缩景观,通过在玻璃瓶中装入水、沙石、水草和水生小动物,便得到了一个封闭的、微缩的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实现内循环,甚至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991年,处于世纪之交的人类乐观地开启了一个真人生态瓶实验“生物圈2号”,为之后移民火星做准备,但接踵而至的麻烦使得实验最终失败,人类意识到自身的渺小。
当行业无数次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个“爆款”,当一个个创投沦为PPT画饼大赛,当“扶持计划”变成有催眠作用的慢性毒药,关于“独立电影”的一切也越来越像一个生态瓶中的“水草丰茂”。
而这背后掩盖的,或者说掩盖不了的事实是,约有90%的独立电影仅有的两次曝光是创投会路演与豆瓣短(差)评区,而另外10%能够在市场上稍稍证明自己的影片,或是知名导演或大卡司加持,或是符合商业规律的作者电影,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总之,独立电影从未真正“独立”,它被困在资本与流量的生态瓶里,时刻有失衡之虞。不论是资方还是作者,都多少将其视为某种由不确定性支配的赌局。但很遗憾,赌局无法吸引理性的买家,赌博本身亦有害身心健康。
作为FIRST电影市场更聚焦销售一极的板块,FIRST产业放映希望促动的变化是:独立电影的创作和发行从大呼小叫的赌局,到有规可循的市场;人们从祈祷“大吉大利,今晚吃鸡”,到朗言“根据计划,达成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希望和你——手握影片寻求市场入场券的创作者和制片方——一起做些新尝试。

FIRST产业放映现场
1. 电影营销ABC
我们设置了一份可能有些特殊的报名表:除了姓名电话和邮箱,我们还需要你精准概括题材、类型、一句话故事、项目卖点和预计收益。在现场,你将被要求用3句话说清“观众为什么买单”。这是一份关于电影营销的扫盲级教程,也是前往市场前必须垫下的一块砖。
2. 千万级经验分享课
许多人说,票房不到十几亿的影片,其经验没资格被分享。但对于预算500万上下区间的中小成本影片来说,反而是那些票房千万至刚过亿的影片才是最有现实意义的案例。
FIRST产业放映将邀请在营销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前辈作为产业放映评审和导师,以季度为单位,促成导师与影片的1V1“千万小心”级顾问指导。
3. 不受限交易洽谈
小众?粗糙?没做完?没送审?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
产业放映向处于不同完成阶段的影片打开大门,努力建设未定剪、未申请公映许可证的制作中项目(WIP)洽谈平台。我们期待在这里与市场伙伴一同把影片从半成品推向完成、推向市场。
4. 别忘了人才交易
针对于产业的专向放映不止是售卖当下的影片,也是重要的人才流通管道。需要时刻铭记,导演不只是一位“导演”,而是一整个团队的代表;制片人不只是一位“制片人”,而是一整个团队的项目经理;影片也不只是影片,而是一套视觉人才方案的呈现。被更多人看到,也意味着下一个机会加速到来。

FIRST产业放映现场
最后,让我们再来谈谈生态瓶。
在“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后,科学家们发现,这里虽然难以成为一个封闭的生态乌托邦,但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可以人为调控的生态模拟器:可以减少降水量的雨林、可以提升含碳量的海水、可以添加益生菌的珊瑚……这一切让“生物圈2号”成为了进行多种生态研究的完美场所。至今,来自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者走进这一设施,寻找着能够解决人类未来危机的路径。
当独立电影的“生态瓶”被砸碎,更多的知识和氧气一起进入,谁又能说不会有一棵新的树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