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在场,真实女性的时代声量
世界范围内,女性的创作声量日趋开阔。自觉的、富于现实批判性的女性创作,成为了许多电影作品创作的用力向度和观众的关切重点。第十六届FIRST青年电影展之际,Edition携手FIRST青年电影展共同发起“WOMEN FOR WOMEN·她的在场”项目,旨在支持女性电影人的创作,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呈现当代女性丰盈的生活样态与精神内景。
不论是女性创作者将自身对于性别议题的思考注入作品,还是作品中呈现出的愈发鲜明的女性形象,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她的在场”已经成为影像力量和影像意义的重要来源。
《五月的秘密》海报
7月27日下午,由Edition特邀陈东楠执导的女性成长纪录/剧情作品《五月的秘密》举行了首映。《五月的秘密》讲述了大凉山深处的彝族留守女孩儿清花和小姐妹一起寻找换童裙“沙拉洛”来标志自己走向成长的故事。女孩对裙子的追寻,也是对长大的渴望,在大山深处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大声追问。遥远而陌生的路途、同伴的离别、物质的匮乏……前往市集的路途“荆棘”遍布,但不论终点为何,成长已经在旅程中悄然发生。
《五月的秘密》首映现场
映后,Edition邀请导演陈东楠、演员高圆圆、策展人佟珊、作家及艺术评论家蒯乐昊发起“她的在场”主题论坛。以纪实影像与非虚构创作为题,深入那些消隐于公共视线的平凡女性故事,在现实的语境下描摹当代女性丰沛的生命经验与精神内景,让“真实女性”成为时代显性的存在。
WOMEN FOR WOMEN·她的在场主题论坛嘉宾
以一条彝族礼裙为线索,聚焦女性的生命成长
佟珊:在这样一趟女性之间的一起旅行的经历中,换童裙本身已不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你跟你的小伙伴一起完成了某件事情,这个可能就是成长的第一步。首先我想问问圆圆在看完影片后有哪些直观的感受?也想请东楠导演介绍下这部影片的创作历程?
影像研究者、策展人 佟珊
高圆圆:在如今的人生阶段,我已经把我更多的时间都用来和家人相处了,和同年龄的姐妹们的交流和感情,已经被放在了相对靠后的位置。而《五月的秘密》这部作品则唤醒了我的某些成长记忆。
我记得小学三年级时,班里开始流行“旅游鞋”,但我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带我去买,我家附近的商场中又没有售卖这种新潮服饰,所以我和小伙伴一起坐公交车前往市中心购买旅游鞋。和清花一样,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有大量这样具有仪式感的瞬间,是和小伙伴一起度过的。
陈东楠:在彝族传统习俗里,初潮换裙、出嫁、葬礼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大事,每一个仪式都需要一件耗时耗力的手工服饰,在仪式中犹如无声的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换裙更是成为成熟女性的第一步,是彝族少女的“成人礼”。
所以当时在筹备这个片子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不仅仅应该是一个关于女性的故事,更希望它能够具备一些群描的气质,去截取一个社群中碎片式、但真切的生命体验。由此我想到了通过这些正在成长中的、最天然懵懂、但充满好奇心的彝族女孩子,通过她们的眼睛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各种可能性,也寻找自己未来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就找到了清花。
导演 陈东楠
银幕内外,描绘真实女性的细腻群像
佟珊:圆圆怎么看待片中几位女孩呈现出来的状态?作为演员,圆圆这些年扮演的女性角色里,有没有哪个角色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是你感到跟你本人有些距离,难度比较大的。你在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有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入角色?
高圆圆:在剧组里的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是最难拍的,而如果拍好也是最容易出彩的角色。我接触过很多经过良好训练的小演员,会在接到确定指令的时候给出很准确的反馈。但我觉得《五月的秘密》这部作品中,几个小姑娘在互动中流露出的真诚是非常动人的,包括她们在一开始面对镜头时的拘谨和生涩,都显得非常自然。这或许是源于她们本身并没有在“表演”,但同时也和东楠导演自身的功力息息相关。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讲,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南京!南京!》中的姜淑云。在那次表演中我用了一个比较“笨”的方式,也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体验,让自己完全地、长期地沉浸入角色的状态当中,并且不太“敢”让自己从那个状态中出来。这个方式或许比较笨拙、对演员内心的影响也很严重。但对于一名跟我本人差距比较大的角色,这或许也是当时最理想的表演方式了。
WOMEN FOR WOMEN·她的在场主题论坛现场
佟珊:也想问问蒯乐昊老师,您在看完这个影片之后有什么感触吗?或者有哪些部分印象深刻?
蒯乐昊:电影看多了,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去带着对“剧情”的预期去看故事,我们总是会担心,她们会不会遇到坏人?大山里是不是蕴藏着危险?她们分别后能否再见?但导演的独到之处在于,她抹掉了全部的戏剧性,那些你认为“该”发生的都没发生,几个姑娘只是走过了一端旅程而已,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有戏剧性的瞬间。
我想,这或许反倒揭示出生活的某种真相。绝大部分人的人生,就是平凡到连一件糟糕的事情都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ta们生活不仅乏善可陈,也乏恶可陈,而这就是普通人所要面对的一生。
但也正是在这样一段缺乏戏剧性的旅程当中,与世界、与自我的和解在不动声色间发生。在影片中,清花开始理解和自己一直隔膜的母亲,以及母亲所处的成人世界的规则。成人不会仅仅因为爱就留下来陪伴所爱的人,而是面对更大的生活命题的时候,在妥协的情况下依然带着爱活下去。尽管购买裙子的梦想最终并没有实现,但清花为帮助自己的路人实现了“在索玛花上飞起来”的少年梦想,这也是让我比较感动的。
作家、艺术评论者 蒯乐昊
女性的在场,触动广阔的观看与改变
佟珊:影片在非常平淡的叙事里有着对生活真相的揭示,我们也想听听东楠分享一下具体的创作过程。
陈东楠:我们在清花的学校中寻找拍摄对象的时候,整个学校都在流传,我和我的副导演是“人贩子”,会把孩子们抓走卖掉。但清花还是毫不犹豫地上车走了,把我们带到了她家。
当时她家里的状况就是一个废弃的状态,当爸爸、妈妈和生命中最亲密的爷爷都不在她身边时,我感受到了这位女孩儿生命中很强烈的一个被动性——她被大山束缚,无法离开,无法得到想要的关怀,许了很多愿望,但从来没实现过。因此我选择邀请清花一起去想象,共同完成一次创作。我问她:如果这是一部属于你的电影,你希望它是什么样子?想在这部电影里做什么?通过这种形式,去做一件在现实束缚下永远不会做的事情,也就有了女孩子们的这次旅程。
《五月的秘密》这部作品关于女性,又不止关于女性,我希望通过清花和片中出现的所有侧面人物,呈现出时代的痕迹,探知那堵让清花们无法走入更大世界的“大山”究竟是在哪里。
WOMEN FOR WOMEN·她的在场主题论坛现场
佟珊:乐昊老师这些年也是从非虚构写作逐步开始尝试短篇小说的创作,然后您也说过不想把女性标签化,希望去书写一个个具体的女性。我想请问您怎么看待自己女性身份跟创作之间的关系?
蒯乐昊:最开始我在写作的时候其实不太意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身份,我觉得创作的时候是一个自然人,不要时刻去强调你的性别属性,但随着写作的进行我慢慢意识到,女性身份与其说要规避或打破,不如说是坦然地去接受,于是我近期也开始去写很多关于女性的故事。
论坛嘉宾合影
一名女性创作者,以自觉的女性意识立于创作者的广袤流域和无限丰富的现实世界之中,并将自己的所见真诚地、大声地表达出来,这不仅对于女性群体而言意义非凡,也将有助于扩宽整个社会对那些位于边缘、少数、底层的人群的身份、情感、境遇的认知。当她在场,我们最终遇见的是一种超越性别的关怀,是用女性的真实叙事去照亮一个完整的世界,对人的境遇更广阔而悠远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