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实验室入围丨一条新线画过一个白格

“那个在新图表上,把一条新线画过一个白格的人,那些切齐一本书的纸页的同志,那些给机器第一次倒油的快乐男人,他们全明白——一切新事物,都好过旧事物。”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在过去数月之内,我们见证了院线市场向曾经所向披靡的成功学案例发起质问,曾被认为“回报可靠”的要素组合不再生效。

这样的涤荡或非偶然,更不是首次发生。毋宁说,这正是类型的本质——当创作与观看近距离贴身共舞,后者那变动不居的审美趣味、对新事物永不停歇的渴望,以及当这些无法被满足时,断然而冷酷的转身背离,便都在意料之中。当然,与此相伴的是,一旦新的基因出现,双方节拍契合,便会以“创世纪”般的姿态势如破竹

2023年度FIRST惊喜电影展现场

在去年的惊喜电影展上,导师评审孙红雷如此阐发类型创作和观众之间的关系:“类型电影是服务观众的,但它不是跟在观众后面,以谄媚的方式去服务;而是走在观众之前,以引领的方式去做到这一点。”而痛点恰恰在于:相对于市场风潮的即时改变,创作必然具有滞后性。那些追随一时风潮而开启、但在风潮结束后尚未完成的创作,应当如何规避?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条通路,让类型创作突破追随—落后—停滞的怪圈,为观众带去超乎预期的类型体验?

看见生态

本年度的FIRST惊喜实验室自从5月15日开启征集,至7月22日截止。和来自类型片实验室、制片人实验室和编剧实验室的电影人一起,我们共同完成了一次思考。

陈卓:电影导演,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拍摄电影《杨梅洲》,获得2012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最佳影片“火鸟”大奖,第十届海参崴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NETPAC奖等。代表作品:电影《彷徨之刃》《瞒天过海》,剧集《暗潮缉凶》。

鲁丹:中央戏剧学院制片管理系毕业,知名制片人、监制。代表作品:网剧《沉默的真相》《唐人街探案2》,电影《拯救嫌疑人》《阳光姐妹淘》《全民目击》《快手枪手快枪手》。

蛇从革:作家、编剧。创作悬疑小说《异事录》科幻小说《异海》(华人星云奖长篇类银奖)《蛇城》《长江之神》《长江怪物》玄幻小说《大宗师》《三铜》《南宋四大道场》,以及传奇类小说《翡翠帝国》。担任电影《被光抓走的人》文学策划、电影《年会不能停》总策划,以及网络电影《双鱼陨石》文学策划,原著故事。

而经由历时近3个月的审阅和评选,本年度实验室的入围评审们得出了这份年度入围名单,则意味着我们向着心中的答案迈进了一步。

本年度类型片实验室收到最多的三大类型仍然集中在喜剧、悬疑、犯罪。三者分别占比44%、29%和28%。相较去年均有攀升,其中喜剧类型更是增加了10%,展现出创作向头部类型持续集中的显著趋势。与此同时,作为去年颇为强势的类型,今年的科幻类型项目比例大大降低,仅占不到7%,较去年的比例减少了一半以上。

编剧实验室在类型分布上呈现出与类型片实验室相接近的趋势。喜剧、悬疑、家庭、爱情和犯罪类型占据了类型标签的前五名,与类型片实验室一致。其中,喜剧标签出现在45%的样本中,悬疑、家庭、爱情和犯罪类型标签分别占比35%、29%、27%和22%。

这种类型逐渐同质化的趋势在今年的征集中愈发显著——一方面说明了创作者们有了自觉的、成熟的、实际的市场研究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创作者面对的事实是一个类型诉求极度单一的市场,在类型的选择上,也愈发显得保守。

伴随着导演与编剧赛道的创作力量以稳健步伐生长,制片人实验室中也呈现了更为突出的年龄比重的变化:在制片人实验室的报名中,90后占比高达62%,其中甚至包含12%的00后报名者,希望加入到制片人的从业阵列当中。

而那些从电影公司系统及制作系统成长出的制片人,大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创作型制片人”作为职业生涯的目标。这一在国内市场环境中鲜有的职业属性,背后传递的是其从制作角度参与创作的迫切;而如何为有志于此的群体提供足够适配职业属性的技能,也为当下的制片人培育方法提出了诸多新要求。

做拓荒者

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雨中升起的数座女性先锋雕像中,有一座是爱丽丝·盖伊。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电影导演之一,22岁的她观看了卢米埃尔兄弟的《工厂大门》。当世人惊叹于新技术的诞生,她思索的却是“让技术成为讲故事的手段”,于是世界上第一部叙事影片《甘蓝仙子》随之诞生。

跳进兔子洞后的“意外可能”,往往才是缔造新事物的契机。成功的公式不再行之有效,不只是客观现实的萎缩,亦是创作的本身动力不足。基于此,实验室希望觅得的是,葆有个人特质的、顽强生命力与作者性的类型作品;取缔一种“拾人牙慧”的贫瘠与“削足适履”的混沌。

FIRST惊喜电影展现场

在入围的电影计划中,不乏对稀有类型的拓荒:惊悚恐怖的兵行险着、基于古典文化的创新、新的媒介方式的参与,以及洞悉生活表象后的现实取材。

这种拓荒的背后,是年轻一代的创造力对于类型电影的全新参与,以及ta们以思考更新思考,寻求一种用新的语言方式重新诠释旧事物的冲动。类型片实验室中,90后创作者占比达49%,编剧实验室中则高达61%,是80后的2倍。此谓惊喜实验室希望看到的“类型焕活”的新契机——以个体爆发的生命力与创造性超越时间。

在本年度的FIRST惊喜电影展期间,一对一工坊将供给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以帮助不同类型项目及其创作者明晰自身需求、深挖类型特质,研判文本细节;惊喜阅览室将呈现尚在开发及投融资阶段的电影全剧本,面向市场嘉宾开放,进行定时定点阅览;模拟研发所、创作分享会、技术工坊、公开评议等,将从创作、制作、宣发等多个端口,输送生长中的的养料。

2023年度FIRST惊喜电影展现场

尽管环境震荡,在华语电影语境中进行新鲜尝试的电影作品票房表现时常难尽人意,但拓荒者的经验,也是另一种宝贵的养料。

另一方面,从年初的《周处除三害》到暑期档的《异形:夺命舰》,甚至到近期以凌厉攻势打破圈层限制、蔚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黑神话:悟空》,这些大众文化领域的现象级力量,或许已经不能用“异军突起”来形容,而是提示着一种更加普适的规律:坚定而独特的创作意志、鲜明而真诚的创作个性、敏锐而深入的现实洞察,方能锻造出极致突进、专注无前的创作锋刃,劈开多变的风向,和受众产生深度的共鸣。

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