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实验室|与创作同行,与类型共舞

当年轻影人思考类型电影创作时,常会伴随着某些疑虑:自己的能力是否足以经受乃至驾驭市场的风浪?自己是不是会错失个性表达的珍贵机会?而链条的另一端,则是类型电影市场承载着大量的渴求和不满足,当“爆款套装”和“流量密码”纷纷失效,观众呼唤更加丰富的观看体验,院线和平台也期待更多更新的增长突破点。

就这样,本应作为电影产业基础的成熟类型片市场,陷入了需求与供给彼此隔阂的怪圈。

电影的生产和消费没有标准答案,唯有容纳足够丰富的自由探索,某种清晰的趋势方能显现。因而,要促使改变发生,对年轻创作力量的培育和输送必不可少。

2021 类型片实验室公开评议现场

热望之下,FIRST成都惊喜影展下设类型片实验室和制片人实验室,于今年5月开始同步征集。在类型片实验室预选入围的项目样本中,既有满怀锐气的新人创作者,也包含大量已在影视相关行业领域浸润多年的资深从业者,拥有5-10年及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创作者占比超过50%,已拍摄过电影长片的超过1/3,拍摄过剧集或电影短片的超60%。与此同时,尽管有36%的项目已有制片人的加入,但依然有逾九成的导演表示希望在实验室语境中寻求制片力量,侧面折射出专业的制片力量的稀缺性。

制片人实验室则链接了另一种丰富的样本。在入围制片人当中,有的曾在作者电影领域深耕,携多年思考寻求转型;有的曾在制片公司或平台积累丰富工作经验,对类型电影的实操细节深有心得……多元化的样本生态,意味着多元化的思考和实践路径正在形成,以及制片力量的多向度成长。

“没想到能看到这么多偏类型、以观众为导向的创作者。”入围评审李非表示,尽管项目的成熟程度各不相同,但一些奇趣的脑洞、新鲜的创意,也能给予自己启发。

如果将类型创作比作一场规程严谨,同时又精彩纷呈的舞会,那么FIRST惊喜实验室尝试去做的,就是邀请创作者打破迟滞,进入舞池中央,在舞曲中练习跳舞。为此,FIRST惊喜实验室邀请在创作一线活跃多年的资深影人组成入围评审阵容,凭借对类型电影创作的丰富经验和鲜活体认,试图找到最具潜力的舞者。


“按照评判成熟电影人作品的标准,有些剧本都难以过关,有很多技能需要后续培养。”入围评审林明杰并不讳言创作者们在当前阶段舞步的稚嫩,但这并不妨碍他站在发展的视角上,看到项目未来的开发潜质和讨论价值,“很期待有机会能和创作者们进行探讨。”

综合来看,一名舞者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方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首先,跟上节拍。作为一个需要直接回应观众需求,并对投资回报负责的类型电影,创作者要在尽可能早的阶段踩准创作的规则和节奏。正如在舞池中,哪位舞者能率先踩准节拍,哪位舞者就能率先获得展现自己实力的机会。

“创作需要开脑洞,但好的脑洞是在观众既有的思维基础上进行突破,创作者对于类型片的结构和规则要先建立足够的认知。”入围评审于淼表示。纵观整个评审过程,“清晰”和“完整”是基础之基础,“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类型”的导演,以及“面对不合适的项目时敢于say no”的制片人,均能获得首肯。

此外,灵活的身段会造就受欢迎的舞伴。舞者在舞池中的翩跹旋转,不仅有赖于个人发力,更需和舞伴们心照不宣、紧密配合。对于类型片创作而言,导演是否善于接纳意见、制片人是否善于寻找并让导演接受新的路径,和故事呈现出的质感本身同样重要。

“作为制片人,如果你要和一个从未拍过类型片的导演合作,你应当如何判断ta是不是适合类型片?”在面试过程中,入围评审顿河犀利设问。顿河认为,最重要的,是导演自身是否是一个善于吸取意见,做出改变的人。在此基础上,制片人才有必要进入到对剧本质量和情感表达的评判。

最后,优秀的审美是加分的律动。尤其是对于导演们而言,对影像的审美是重要的加分项。在评审过程中,每当讨论陷入僵持,创作者们的舞步难分高下时,作品中展现出的审美能力便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一段优秀的样片可以瞬间终结争论;而一次令人失望的呈现,则可以让已经获得的支持惨遭流失,流向他者。

一曲舞罢,遴选也随之告一段落,直至下一轮舞曲响起。本年度惊喜实验室入围名单如下;


10月22日至27日FIRST类型公开周,入围项目代表和制片人们即将惊喜相聚。借助全新设计的游戏规则,来自两大实验室的各位“舞者”将以更加多元的角度展呈自己的魅力,并获得配对共舞的机会。众多资深影人领衔十大工坊,将从表演、剧作、视效、制片、剪辑、发行等方面,帮助参与者们“解放肢体”,打磨、校对类型片创作的感知。

同时,公开周将设立明晰高效的竞争赛制。除了双实验室的提案互选,和导师评审团的专业遴选之外,来自艺术、文学、媒体、时尚等领域的“惊喜头号玩家”跨界阵容,也将贡献各自的独特视野,发现更多意外之喜。

冒险、探索、战斗、奇观、全身心沉浸,这是类型片带给观众的礼物,也何尝不是类型片创作的快乐所在。静待10月底,预料之外的更多惊喜得以发生。

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