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训练营丨能劈柴,能穿针
2024年,青海西宁某地发生时空扭曲。据专家测算,在城市周边的某处,人们可以找到一个入口,进入大约20年后的世界。消息爆出,那些希望寻找2044的人们汇聚而至。这些人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或以找寻为乐趣,上山、下河、掀起每一块石头,爬遍每一棵树,疲惫而快乐,然后满意而归;或以结果为导向,制定严格的寻找计划,让一切行动都保持最高的投入产出比,努力达成预期当中的回报。这两批人最初分头行动,直到有一天,他们彼此相遇……
自2012年首次开营以来,FIRST训练营走过了由单一导师到导师顾问团全工种介入,由理论授课到实践操作的笃定历程。但同时,关于训练营所期待的创作过程和培育落点,则始终处于往复的探索当中——从“胆子要大”到“完成万岁”,从重视习作的过程、动手的乐趣,到工业的流程、行业的标准作为养分不断注入。而在本届训练营当中,入围电影人、导师顾问团以及所有工作人员开启了一次全新的尝试,希望将「技术」作为一种共通的语言,将这些过往积淀的传统连接起来,激活对话,使之成为能够突破时间限制,在创作生涯中起到长续作用的培育经历。
训练营汇报典礼现场图(滑动查看)
作为本届训练营影人们以“技术”为语言进行探索的基础,索尼提供的摄影器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七个剧组均采用索尼电影摄影机系统创作。在多变的场景和多元的艺术要求之下,包括索尼电影摄影机系统CineAlta系列的旗舰电影机CineAltaV2, CineAltaB,Cinema line FX系列以及G大师镜头和数字音频麦克风等产品组成的设备阵列完美发挥作用,将电影人们预想的视听效果忠实呈现于银幕之上。
摄影机是双眼的延伸,第十八届FIRST训练营汇报典礼之际,索尼作为训练营首席摄影设备支持,助力未来影像人实现创作愿景,于汇报典礼现场,索尼和训练营摄影顾问王昱老师共同为《啥是迪斯科》摄影指导李思为颁发“索尼影像创新精神奖”,并赠送一台索尼FX30摄影机,鼓励青年电影人勇于突破限制去探索世界。
索尼摄影器材
2024年7月25日,第十八届FIRST训练营汇报典礼在青海西宁举行,由《盖碗茶》《困在2044》《零 修》《啥是迪斯科》《诗》《所有杯子都会飞》和《在你体内》七部短片组成的成片《2044》面向影展嘉宾进行学术放映,为这次共同的尝试呈上了一份成果。
何为流畅?
“电影包含的东西很多,社会学的含义、意识形态……但这一切的基础是一种能够让你通畅使用的语言。在进入表达之前,先掌握好的表达方式。”在《困在2044》的片场旁,导师顾问讲述了对技术强调的原因,“而所谓通畅,就是你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快乐、舒服和自由,让你在遇到困难时也能自如自信地应对。”
而在一墙之隔的片场内部,一场对字面意义上的“语言”的打磨正在进行中。作为一个完全使用维吾尔语台词的短片,《困在2044》是主演阿尔斯郎和米热近年来少有的维语演出经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是一回事,但作为台词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说了几十年,头一次感觉这门语言有点绕口”,一老一少两名演员几经切磋,终于将这个结合了地域文化特色和未来科幻感的故事顺畅地演绎而出。
在更多情况下,训练营的电影人们屡加磨练的是更为广义的技术语汇。几乎所有剧组都在置景和美术方面苦心孤诣,力求通过视觉的语言传递出准确的信息和感受。
《困在2044》拍摄现场图
《啥是迪斯科》如梦似幻的故事氛围,以及拍摄现场复杂的日光变化,要求剧组必须时刻对灯光进行调整,方才能够实现理想的光影效果。此外,为了模拟老式迪厅的斑驳光线,美术李欢用磨砂的方式,把迪厅里标志性的玻璃灯球手动“做旧”,让现场“秒回”80年代。
《啥是迪斯科》拍摄现场图
《零 修》是整个训练营期间讨论度最高的剧组之一,部分应当归功于其对视觉呈现的生猛追求。不仅要求女主角以光头造型示人,造型顾问苏超更亲手为其缝制服装,以构筑“赛博零修”者的独特气质。美术组以人力手段模拟自然演化,在两个日夜里复现了一颗羊头的腐化过程,
《零 修》拍摄现场图
协作的方式
电影是协作的成果,尤其是在FIRST训练营,各个剧组的电影人们结成信任的,尊重的,毫无保留地将后背交给对方的伙伴关系,进行一次赤诚的、热烈的,可以拼尽一切,并将成果共同分享的创作挑战。如果说对视听呈现的磨练是基础的语汇,那么如何在一个团队里彼此协作,让每个团队成员找到一个舒适的自处方式,则是一种谋篇布局的能力,考验着电影人们在技艺之外的悟性和热情。
《盖碗茶》拍摄现场图
《盖碗茶》的导演林柏瑜从不吝于以严格的操作标准要求剧组,并用简洁直接的方式传达诉求。这种工作方式让不少剧组成员感到“有点压力”,但也保证了拍摄进度的稳定——拍摄不仅提前杀青,也为剧组成员提供了充分的休息时间。风格相似的还有《所有杯子都会飞》的团队。导演闫好好全盘调动现场的人员和设备,对影像的预期也非常清晰,喊“卡”和喊“过”同样果决,避免了新人创作者常见的“贪多”的问题。因而,尽管剧组遭遇了摄影师受伤等突发因素,但依然每天都能准时收工。那种青年电影人剧组中常见的精疲力竭的拍摄,在这两部短片的拍摄中出现得并不频繁。
《所有杯子都会飞》拍摄现场图
相比之下,《诗》的剧组完全属于另外一种画风。导演克冉幽默而亲和的性格,让他得以用令人舒适的方式去说服团队成员,让剧组的工作氛围显得更加松弛,众人也更愿意发挥各自的才智,协力推动影片的拍摄。例如,为了帮助摄影苏伟键实现其拍摄设想,剧组人员花费几个小时进行布景,在一间毡房内挂满了诗集的书页,最终由一个精彩的长镜头缓缓叙出“诗”的主题。但与之一体两面的,是拍摄工作的时长每每超出预期,过程中的兴奋和结束后的疲惫交织,成为众人独特的训练营体验。
《诗》拍摄现场图
“在咱们的剧组里,既要能劈柴,又要会穿针。”《零 修》剪辑杜正阳无意间的一句吐槽,正好揭示出本届训练营以技术为语言的训练切口。不论是在创作中刀劈斧凿、雕琢细节,还是在剧组里穿针引线,将各司其职的个体联结为团队,都是技术语言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情感的回潮
电影终究是表达的艺术,是一次次自我剖白后捧出的鲜血淋漓。不论我们多少次筑牢技术的河堤,创作所激起的情感一旦汹涌,依然会带来意料之外的冲击。
《在你体内》讲述了发生在一对母女之间的颇具疼痛感的生命力流转。开拍第一天,剧组即经历了电力跳闸、天光变化等等困难,导演蒋鸿宇和剧组成员亦围绕拍摄细节产生争执。多方压力之下,蒋鸿宇泪洒片场,拍摄亦在开启之初便陷入困境。
《在你体内》拍摄现场图
“戈达尔的片子你应该看过,老师应该也教过你他有多牛,”面对情绪低落的导演,导师顾问用风趣的方式供给确定的力量,“但其实,戈达尔的片子都没拍好,人们都说那些是废片,没人愿意把那些片子做完。而他所做的,就是把所有人都认为是拍坏的片子一点一点地连在一起,当‘错误’连在一起,就是风格。”
在后续的拍摄过程中,蒋鸿宇和团队依旧感性“上头”,在拍摄一场女儿在产房中产检的戏份时,现场的情绪感染力达到极致,几乎所有人都是哭着走出片场。而此时的情绪已经不再构成创作的阻碍,而是创作真诚性的一次旁证。
当FIRST制作培育系统不断完善,并开始为市场链接新鲜的生产力,作为其核心板块的训练营也在不断梳理自身过往,确立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不论是面对自身,还是面对每年不断奔赴的青年电影人,我们都希望将在技术面前的朴实,和对自身表达的坚守融为一体。如同导师顾问对导演们的寄语:“很多因素都会造成所谓的折衷方案,但只要这不是你想要的,就不要轻易地向它妥协。总会有更好的方案还没有被找到。再试一试,直到找到最好的那个方案,尽管也难免有妥协之处,但它会让你自己足够舒适,这个方案就藏在你的素材里。“
第十八届FIRST新闻中心 in 训练营
秦怡琳 高行
编辑组|薛聿君 周叶昀
图片组|陈林仪 杜文丹 王锦玥
视频组|殷可心 张道明 薛淞月 斯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