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天是拍摄的好日子?

“各位,我们这真的是最后一轮了。”

晚上八点,在第16届FIRST创投会第二轮剧本评审现场,已持续九个多小时的极限拉扯,热情不减、难以割舍、持续捍卫,评审间交锋的火花早已溢出七号院的窗户,主持人不得不又一次宣布,在本轮投票结束后将关闭讨论。

“这个作者是不是真的想做电影?” “这个电影计划是不是真的需要帮助?” “这个故事得拍出来啊!”。“灵魂拷问”的背后,是审视也是关切。每位评审都希望能为产业提供多一个可能,多一个名字。


FIRST创投会评审会议现场

在低谷?在高峰?

1月,2022年的FIRST创投会在春节档的隆隆鼓声中开启征案,至3月31日截止,整个征案过程历时两月余,与中国电影最为寒冷的一个春天“时空伴随”。

2022年度FIRST创投会征案共收到有效报名电影计划749份,较2021年大幅上升,增幅达38%。在整体审视中可以发觉,青年电影人凭借其旺盛的创作力,被看见的热望,在低谷之中呈现出愈挫愈勇之势。

投递的众多电影计划中,我们看到朝各个方向恣肆生长的创作生态:不同类型的创作中贯穿求新求变的勇气、对广泛的社会议题的主动回应与书写呈现,以及具有自觉性别意识的作品以乘数倍增……

面对繁茂的创作生态,本年度FIRST创投会再次明晰评价机制,以往仅在时间阶段上区别于剧本评审的“初审”更名为“项目评审”,更加注重考察创作者是否有强烈而真实的表达意图;而对剧本评审而言,制作成本是否真正有效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成为重点考量,故事质量、议题的当代性、创作者的影像能力,同样构成重要变量。

尽管侧重各有不同,但纵览整个评审流程,如何达成共识成为评审的核心话题。那些成熟的、具有影像能力的创作者,以及具有高度可执行性的电影计划无疑会获得青睐;但当生猛的题材映入眼帘,评审们也并不吝于给予鼓励和期许。

对于一个尖锐表达性别议题的电影计划,尽管有剧本评审认为其对两性关系的呈现有待商榷之处,但依然被其独立表达的精神和直面残酷的勇气所打动,“后续希望继续沉淀,把情感宣泄的部分收一收。”

此外,主动回应现代化、城市化和后疫情时代等具有当下性的宏观议题的作品也得到了一定关注;但创作者对时代进行解读的能力也同时成为考量维度。“想反映时代但是没用好方法”“对时代的触摸浅尝辄止”成为许多评审之叹。

最后,对想象力的珍视,是所有评审阶段一以贯之的重要标尺。“无聊”此次在评审会上高频响起。“为什么连出轨都出得这么苍白?”“人物本可以对自然和社会有深刻的认识,为什么却在操心这些无聊的问题?”题材和人物方面的新意只是表层,一部有所创见的作品,终究还是要传递并引领一种对新的世界规则和人与人关系的想象。

好日子?坏日子?

在三次项目评审和两次剧本评审会议之后,30个电影计划最终脱颖而出。如果说749个报名电影计划让我们看到了创作的莽原,那么这30个入围电影计划则更多地是行业标准和创作生态对话碰撞之后的产物。那些在创作方面新颖、在回应当下方面敏锐、在情感表达方面动人的作品,于此纷纷涌现。

入围作品中,或是在家庭、爱情、喜剧、悬疑与犯罪等传统题材类型中推陈出新,或是在努力尝试科幻、惊悚、动画等对新人作者来说挑战性更强、可参考样本更少的类型,展现出不妥协的创造力。

部分电影计划精妙处理了现实议题和创作之间的关系。性别平等、老龄化等覆盖面广泛的现实议题,与在题材类型和人物关系等方面的创新彼此启发,为当代现实主义的创作谱系增添了更多鲜活的可能性。

同时,一些故事在特殊的情境之中,呈现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情感状态,打通共情的通路,关照当代人内心对彼此联结的渴求,和对传统情感议题的反思。

在以上三种趋势之外,入围名单中另有一股力量值得留意,那就是对特定地域和族群的民族志呈现。由东北至新疆,由塞北至岭南,共同构成了一幅兼具颗粒感和开阔度的当代中国地域群像图景。

入围的30个电影计划将于本年度FIRST电影市场公开周首亮相,本次公开周将面向年度入围电影计划设置陈述工坊、剧作工坊、表演工坊、创作工坊及技术工坊,在6月5日至6月11日间,帮助创作者在提案陈述中更加娴熟地面对严苛的市场嘉宾,并对未来的创作给予更具实操性的指引。

让-吕克·戈达尔在拍片时,有时会宣布“今天不是拍摄的好日子”,然后掉头离开片场。这一习惯后来被他的助理导演克莱尔·德尼当作玩笑讲给了美国电影界,却启发了不同的思考。制片人特德·霍普在《希望为电影》中表示,一个电影计划一旦开始执行,就有必要以高效率运行下去,即便“今天不是拍摄的好日子”。

这个故事或许在当下的中国电影人心中激起新的回音:时机不善、环境不对、日子不好……这一切或许都是真的。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必要以创作的方式为创作本身修葺大道,正如《希望为电影》里提到的,我们的共性,是用促进电影艺术发展的信念去度过“电影”无处生存的黑暗时光。

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