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电影人

首页Home>制作培育>训练营>入选电影人>2025年训练营成员

  • 电影人/3D艺术家。她曾于西班牙学习视听传达。2020年共同创办《三不青年》系列纪录片。2024年在瑞士ECAL/HEAD完成电影硕士。她的影像游走于纪录与虚构之间,探索将现实主义的视觉风格与抽象梦幻的世界相融合。她曾参与洛迦诺电影节Basecamp,她的作品在多个电影节展映,包括瑞士真实影像国际纪录片节、温特图尔国际短片节等。

  • 李家和,生于1998年 河北邢台柏乡县人。2017年以美术生的身份考入了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摄影系。大学期间自修导演课程,并执导拍摄多部短片作品,其中毕设短片《地儿》获得了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基石单元二等奖。

  • 导演,编剧,从事广告工作多年,后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短片《是公园》,获BISFF2024北京国际短片联展组委会杰出艺术探索奖;短片《龙岗没有小魔仙》,入围2025华语地缘影像周;长片剧本《观鸟的人》入选FIRST电影市场创投会,8th平遥国际影展创投单元。

  • 短片曾入围克莱蒙费宏国际短片影展。

  • 张莫邪,1998年生,本科毕业于广州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电影与电视制作专业。现阶段作品探索人类关系如何在社会结构中留下幽灵与潜流的印记。

  • 张紫微,编剧/导演,1994年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关注当代少数民族的影像呈现。

  • 赵婧,电影人,影像艺术家。202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伦敦电影学院,同年成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奖会员。她的创作横跨多种视听媒介,包括虚构和非虚构电影、扩展现实、和视频装置。 她的电影根植于自身体验,致力于在作品中塑造真实且多面的女性角色,并对女性特质、跨文化认同、神话的现代演绎、日常生活中的剧场性空间有着特别的兴趣。

  • 独立制片。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入行五年,制片作品有《摇篮曲》《无忧无虑》《南方偏南》等,作品曾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山海计划十强、金鸡海峡两岸青年短篇季、IM两岸青年影展、重庆青年电影展等。着迷于拆解问题,为人温和,意志坚定,刚柔并济。

  • 李舒琪是一位独立制片人,毕业于美国电影学院(AFI)制片系。她担任制片的多部短片入围学生奥斯卡、奥斯汀电影节等奥斯卡认证影展,并获 NOWNESS 天才计划评审团大奖。她关注潜意识与情绪在关系中的流动,探寻如何以直白的影像回应个体的痛感与愁绪,以及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坚信真诚的表达源于真实的连接。

  • 毕业于电影理论专业,很少写论文,有时拍摄商业项目,总是想成为独立电影人。

  • 独立制片人,哥伦比亚大学制片在读,擅长在多文化背景团队协作。制作的短片在国内外电影节多次获奖,关注探索关系之间微妙的情绪与灰度。

  • 独立制片人,伦敦电影学院电影制作硕士。参与制片短片入围多个国内外电影节,现活跃于中英两地,致力在平凡中发现非凡。

  • 制片人、策展人、电影节展从业者,持续深耕电影制片工作。

  • 吴筝毕业于洛约拉马丽蒙特大学,是导演、制片人及多栖艺术家。她擅长发掘真诚且富有实验性的叙事语言,制作作品40+,涵盖短片、纪录片、综艺、广告、MV等。作品入围Tribeca、Student Academy、LA Shorts等国际电影节,并在iidrr纽约艺术馆、RCA英国皇家学院等地展出。合作客户包括腾讯、Discovery、北京环球影城、摩登天空、知乎等。

  • 韩沐峰,毕业于美国电影学院(AFI)电影摄影硕士专业,担任摄影指导的多部作品曾入选开罗国际电影节、AFI电影节、IM青年影展及北京国际短片联展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影展。对于探索影像的边界充满热情,并致力于通过镜头去触碰影像背后的真实情感。同时也坚信当镜头深植于文化的土壤之中,所记录的不仅是画面,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与想象。

  • 95年生成都人,大学毕业于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研究生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 高中开始喜欢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光线;欣赏光线所具有的“气味”和思考它的形成方式是我的习惯。这一兴趣带着我走向世界各地,也因此选择了电影摄影作为我的职业。希望在拍摄的故事中能融合我所观察到的世界和取景地独特的“气味”。

  • 毕业于美国电影学院AFI摄影系。INTJ。是一名往返于中美两国的电影摄影师及调色师。喜欢用自然的光影描绘真实的故事。

  • 欧阳瑞崟,199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现居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专业型博士在读,硕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要从事电影摄影工作。作品曾入围釜山、平遥等多个知名电影节。

  • 一个热爱艺术、手作与植物的INFJ。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平面传播设计学士,伦敦电影学院电影制作硕士。多元的跨学科学习使我不断在实验中探索着视觉叙事边界与理解世界的角度。与同样胆大的电影人们一起创造,正是电影于我的魅力与意义所在。

  • 张若峰,贵州人,电影摄影师。曾担任院线电影《坪石先生》摄影指导,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制作中项目(WIP)单元。此外,担任全虚拟拍摄科幻短片《剩人》的摄影指导,现正孵化长片。该项目已入选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投资会(HKIFF HAF)、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亚洲幻想电影创投(BIFAN NAFF)等单元。充实能力,积累底蕴,耐心等待,提出有价值的观点但不僭越,是他的工作哲学。

  • 很荣幸作为摄影进入这次训练营,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各位一起在这座充满电影梦的城市一同创作。这也是我第一次作为DP在国内创作,虽然有些紧张但我相信电影这样一个能串联起不同文化的语言能让我们一同破冰前行,去探寻人和自然之间最细腻的感情。希望能和各位一起感受电影最“自然”的一面,FIRST加油,西宁加油!

  • 自由职业影像创作者,主要从事影视美术和戏剧影像。

  • 我叫黄万里,是一名电影美术,也是一名导演。我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应当是具有实用性的,能够为观众提供某种价值或者是带去某些想法的。电影美术也是一样,比起绚烂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场景,道具和造型去服务于主题,剧情和人物,为整个作品的艺术效果锦上添花。从故事出发,从人物出发,寻找到独属于“ta们”的性格和氛围,是美术所需要做的。

  • 李秋怡,常驻北京、纽约的美术和服装设计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和纽约大学。她的作品关注边缘人物的内心世界,擅长通过空间和材质塑造他们的生活痕迹,挖掘角色的情感层次。2025年获得美国戏剧技术协会USITT年度青年设计师服装设计奖;《头绳,鸡蛋,作业本》(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短片主竞赛);《夏日舞会》(上海国际电影节);《八九点钟》(FIRST青年电影展产业放映)。

  • 作为电影艺术创作者,我善于捕捉藏于日常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融入在不同风格的电影场景构建中进行表达。我相信任何事物都有美的一面,我们需要找到观察它的角度。

  • 擅长探索影片情感表达与美术的链接,也喜欢透过人物描摹出他们的人生空间,在视觉上同样追求最大程度的突出影片特质。电影美术对于我来说是充满乐趣和探索欲的。作为电影美术作品已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澳门国际电影节等,在广告领域服务一线品牌客户,伊利、趣加、盒马生鲜等超十余次。

  • 毕业于伦敦电影学院,想造出迷人的空间和影像。

  • 导演、美术,曾入选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创投训练营,作品有《咏娥》《归欤》等。参与多部作品的美术指导工作,也喜欢给自己的片子做美术。喜欢低碳的、真实的、幻想的影像,希望可以快乐拍戏、快乐创作。

  • 我叫赖蝶,南京艺术学院录音艺术专业在读研究生。享受同期录音时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执着后期混音中每一段频率,为了表达生命真实丰富的感受而热爱电影声音。

  • 李文杰,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希望能在FIRST与各位热爱电影的小伙伴一起探索,一起感受,一起进步,聆听2025年西宁的声音!

  • 李星照,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录音艺术专业。经历涉及多部影片声音同期录制、后期制作,以及古典乐录音制作、交互声音的制作经验。追求声音表达的自然、平衡,关注同期声源的拾取。

  • 来自南京艺术学院,感受生活中的一切声音。

  • 乌日利格是现居洛杉矶的声音创作者,毕业于洛约拉玛丽蒙特大学电影制作专业,擅长同期录音、声音编辑、音效设计与混音。她已独立完成50余部剧情短片的声音工作,擅以声音传递细腻情感。其参与作品曾入围2025年翠贝卡电影节、2024年FIRST青年电影展等多个知名影展,多部网络剧播放量累计破两亿。

  • 我是郑新宇,一名热爱声音的声音设计师。我的声音旅程始于Livehouse调音师的工作,在现场实践中掌握了声音的动态与情绪表达。如今,我将这份敏感度运用到影视创作中,让画面真正“被听见”。我专注于环境音、音效与混音的整体设计,用声音强化叙事、营造氛围。我相信声音不仅是技术,更是讲故事的方式。期待与更多创作者合作,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

  • 朱嘉辉,于2014-2018年在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录音艺术系学习影视录音,2018年考入录音艺术专业攻读硕士。自2015年起,参与各类影视长短片声音录制与制作,精通Protools、waves、logic等音频软件及插件。

  • 不只是讲故事的人,更是情绪的传播者。

  • 不典型的北京孩子,非科班生的野生剪辑师。毕业于美国Skidmore College商业与西班牙语专业。作为剪辑师参与从独立短片到院线电影项目,曾获Independent Shorts Awards 和 IndieX Film Fest 最佳剪辑提名。兴趣钢琴吉他架子鼓,爱好马术游泳羽毛球。现居北京,目前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导演专业。

  • 2001年出生于深圳市,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从事导演/剪辑工作,她是⼀位热爱音乐,漫画与蒙太奇艺术的影像创作者,致⼒于在奇幻类型中通过时空的分割与交错传递情感,创造离地半米的真实。

  • 胡诗雨,南加州大学电影制作专业研究生。田野与游牧的生活方式是日常,不喜欢城市。

  • 刘韫韬主要从事剧情片及纪录片剪辑工作,是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的会员。剪辑过剧情长片《她来自大海》,央视纪录片《太璞如琢:崔如琢》《范曾:学无涯》《吴为山》和《丝路丹青》等。剪辑作品《归土》获得“第二届影视工业网剪辑PK赛”三等奖。导演剧情短片《她的生日》《道成肉身》等曾获罗马短片电影节、多伦多独立电影人节、SHISW上海国际短片周等国内外电影节奖项。

  • 毕业于伦敦电影学院,参与多部短片与纪录片制作,专注于通过剪辑探索影像的节奏与情感表达。

  • 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剪辑专业在读,本科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之所以选择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剪辑,是为了能有时间参与更多有趣的项目和积累更多素材,探索剪辑的更多可能性。我喜欢音乐、动漫和电子游戏,各种媒体都给我带来了无限灵感,也让我意识到剪辑是一种能够在多种媒介中不断延伸的表达方式。正是这种无限的可能性,成为我不断学习探索的动力。